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從三到萬》是一篇自讀課文,我決定指導學生用“揣測法”來讀這篇短文。一上課,我先講故事;“從前有個財主請了個老師來教他的兒子識字和寫字。老師寫了一橫,教那孩子說;這是„一’字;寫了兩橫,就說這是„二’宇;寫了三橫,又說這是„三’字。孩子高興得把筆一扔,去對財主說:„爸,我全懂了!我全懂了!’財主也十分高興,就把老師辭退了。過了些時候,財主要請一位姓’萬’的親戚來喝酒,就叫兒子去寫請?zhí)?,可是等了老半天還不見他寫好,就想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們猜,財主看到了什么?” 
這人故事同學們并不陌生,很快“猜”到了那個傻兒子鬧的笑話,于是我請同學看課本目錄,猜一猜今天語文課內(nèi)要讀哪篇課文,學生一下子指出了《從三到萬》。 
這個故事所蘊序的道理并不深奧,因此學生的揣測“命中率”很高。我規(guī)定學生的發(fā)言不能重復別人的話,說了道理以后,還要在黑板上寫出一個成語或一句格言。不多會兒,成語、格言寫滿了黑板。除了文章里用到的"自命又凡""循序漸進"等成語以外,學生還寫出了“自以為是”、“淺嘗輒止”、“學海無涯”、“尊師重教”、“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成語、格言,有一人男學生甚至說出了“自以為是比無知離真理更遠”這樣的警句。 
來,馬南村這位著名學者也沒有什么了不起,你們不是已經(jīng)跟他差不多了嗎了?”學生先是自信地點頭,但是立即若有所悟,紛紛說:“還差得很遠很遠。”我問:“為什么一下子謙虛起來了?”一個學生起來答:“我們可不能剛剛學了一、二、三,就欣欣然起來,自以為„得矣,得矣’,似乎比老師還高明。要不,也變成那個傻小子了!” 
最后,我請學生齊聲明讀課文的結(jié)尾一段:"我們不懂的東西還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虛心學習„„從三到萬這個故事似乎對我們有一些啟發(fā)。我們不妨以此為例,舉一反三,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好地加強我們的學習吧。

結(jié)合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安排教學過程一節(jié)有關理論,分析下面這個教學案例,說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可取之處。

答案: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結(jié)合故事講道理,敘議結(jié)合的寫法。在這堂課上,學生的理解不僅得之于課文的閱讀,而且來自他們親身的實踐...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簡答題】簡述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特征。 

答案: (1)發(fā)展性。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相一致的。
(2)整體性。...
問答題

【簡答題】簡述語文教學設計的要求。 

答案: (1)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學內(nèi)容。
(2)滿足學生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
(3)發(fā)揮教師特長,充分利用資...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