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閱讀下列三段高中化學教學中有關“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的內(nèi)容標準:通過實驗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zhì),認識其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材料二以下是某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1997年1月8日夜,在巴基斯坦東北部的拉合爾市郊,烏拉姆·吉拉尼駕駛著他那輛舊卡車行駛在莫古爾拉普區(qū)那坑洼不平的路上。車上拉的是紡織廠漂白牛仔布用的30多罐氯氣,但烏拉姆并不知道氯是什么東西。由于在運貨途中他去看了一位朋友,為了節(jié)省時間,最后只能抄近道將氯氣運到目的地。途中,這輛車的后輪突然卡進了路邊的地溝里,烏拉姆急忙前后猛打方向盤,車上的鋼瓶被震得叮當亂響。有幾只安全系數(shù)不合格的鋼瓶,在相互碰撞中氯氣便發(fā)生了泄漏。烏拉姆被氯氣的怪味嚇壞了,趁著夜深人靜溜之大吉。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內(nèi),黃綠色的殺人煙霧便擴散到方圓幾公里并襲擊了數(shù)百個家庭。原來寧靜的夜晚轉眼間炸開了鍋,人們醒來后睜不開眼又喘不過氣,掙扎著沖出屋去,但在一兩分鐘內(nèi)又癱倒在街上……
毒禍共造成20多人死亡,1000多人中毒,巴基斯坦看守政府總理哈立德在9日早晨專程從首都伊斯蘭堡飛往拉合爾看望受害者,宣布政府給每個死難家屬5萬盧比的撫恤,同時制定有關危險品運輸方面的法規(guī)……
討論回答:
討論回答:
1.這是什么氣體?
2.這種氣體有什么特性?
3.你還在哪兒見識過它?
【實驗】引導學生觀察集氣瓶中氯氣的顏色。
【投影】黃綠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有毒、易液化。在壓強為101kPa、溫度為-34.6℃時,氯氣液化成液氯。將溫度繼續(xù)冷卻到-101℃時,液氯變成固態(tài)氯。
【板書】1.與金屬反應
【演示實驗】銅在氯氣里燃燒,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
【講解】CuCl2溶于水,同學們可觀察到不同的顏色,這與溶液濃度有關。當CuCl2溶液濃度較大時,溶液呈綠色,當CuCl2溶液濃度較小時,溶液呈藍色。
【練習】
【板書】2.與氫氣反應
【演示實驗】H2在Cl2中燃燒(點燃氫氣前已先行經(jīng)過驗純,所以直接點燃氫氣,為后面的問題留下伏筆)。
【板書】
【講解】純凈的H2在Cl2中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生成HCl氣體,HCl具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作氫氯酸,亦稱鹽酸。同學們觀察到的白霧就是HCl氣體跟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所形成的鹽酸小液滴(酸霧)。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板書】3.與水反應:
【講解】氯氣溶解于水,在常溫下,1體積水約溶解2體積的氯氣。溶解的氯氣部分能夠與水起反應,氯氣的水溶液叫“氯水”,氨水因水溶有氯氣而呈黃綠色。觀察盛在試管中的氯水。
【演示】將一朵紅色鮮花放入裝有氯氣的集氣瓶中。
鮮花很快褪色。是Cl2還是HClO使鮮花褪色?
課后思考:溶解于水的氯氣只有一部分反應,那么氯水有哪些粒子?如何用實驗的方法
一一驗證這些粒子的存在?
【板書】4.與堿反應
上面的反應可以對照來理解。
工業(yè)上用石灰乳制取漂白粉

【討論】根據(jù)所學習的氯氣的性質(zhì),請你提出應對氯氣泄漏時的一些簡單辦法。
【投影】發(fā)生氯氣泄漏事件時,污染區(qū)居民切忌驚慌,應向上風向地區(qū)轉移,并用濕毛巾護住口鼻;到了安全地帶要好好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惡化病情;患者應及時送到大醫(yī)院或有職業(yè)病科的醫(yī)療單位,使病人得到有效治療可以完全康復。
氯氣的用途:消毒、制造鹽酸、漂白劑、氯仿等有機溶劑、多種農(nóng)藥。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以下相關任務:

問題:
(1)試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2)分析學情。
(3)試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4)某溫度下,將Cl2通入KOH溶液里,反應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經(jīng)測定ClO-與ClO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是1:2,則Cl:與KOH反應時,被還原的氯元素與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A.2:3
B.4:3
C.10:3
D.11:3

答案: (1)知識與技能: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zhì);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zhì);提高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推理、歸納能力。
...
題目列表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閱瀆下列三段高中化學教學中有關“鐵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的內(nèi)容標準:根據(jù)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zhì),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材料二“鐵的重要化合物”內(nèi)容屬于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的無機元素化合物教學內(nèi)容,必修化學課程中的無機元素化合物知識安排在《化學1》的“主題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中。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使用教科書《化學1》的目錄:
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
第二章化學物質(zhì)及其變化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
第二節(jié)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
第三節(jié)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第四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zhì),并填寫表格。
【學生實驗1】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Fe3+離子檢驗(整合實驗)。
【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xiàn)象,思考與討論: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jù)什么現(xiàn)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chǎn)生相同的現(xiàn)象嗎?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Fe(OH)2沉淀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會出現(xiàn)顏色變化?
【師生小結】
【問題情景2】
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xiàn)了Fe2+的什么性質(zhì)?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zhì)可以氧化Fe2+?
2.若要實現(xiàn)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質(zhì)?
【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xiàn)象,思考與討論:
l.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后的產(chǎn)物是什么?如何證明?
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么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
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師生小結】
【問題情景3】學生課后思考與討論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F(xiàn)e2+離子和Fe(OH)2中+2價的鐵均易被氧化。根據(jù)所學的知識,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時,如何通過實驗條件的控制,制備較純凈的Fe(OH)2白色沉淀?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鐵的化合物”這一教學片段的有關任務:

問題:
(1)試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2)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策略。
(3)請對本課內(nèi)容進行板書設計。
(4)請對本課內(nèi)容設計導入。
(5)請寫出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檢驗Fe3+離子的實驗步驟。

答案: (1)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zhì)。
②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
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以下是李老師的《化學能與熱能》的教學片段: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遇到強光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氫氣和氯氣的混合氣體遇到強光會發(fā)生爆炸。這是因為反應在有限的空間里進行,放出大量的熱,使周圍氣體急劇膨脹。
[進一步思考]
反應中的熱量由何而來?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zhì)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
從化學鍵角度分析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zhì)。
板書:一、化學鍵與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關系
[教師補充講解]
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是反應物中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中化學鍵的形成?;瘜W鍵是物質(zhì)內(nèi)部微粒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斷開反應物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學鍵要放出能量。氫氣和氯氣反應的本質(zhì)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氫氣分子和氯氣分子中的H-H鍵和Cl-Cl鍵斷開,氫原子和氯原子通過形成H-Cl鍵而結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鍵,1molCl2中含有1molCl-Cl鍵,在25℃和101kPa的條件下,斷開1molH-H鍵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斷開1molCl-Cl鍵要吸收242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鍵會放出431kJ的能量。這樣,由于破壞舊鍵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鍵放出的能量,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會以熱量的形式釋放出來。
[歸納小結]
1.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練習反饋]
已知斷開lmolH2中的化學鍵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斷開1molO2中的化學鍵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鍵要放出463kJ的能量,試說明中的能量變化。
[講解]
剛才我們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樣從宏觀的角度來判斷一個反應到底是放熱還是吸熱的呢?各種物質(zhì)中都含有化學鍵,因而我們可以理解為各種物質(zhì)中都儲存有化學能?;瘜W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質(zhì)由于組成、結構不同,因而所包含的化學能也不同。在化學反應中,隨著物質(zhì)的變化,化學能也隨之改變,如H2與Cl2、O2的反應。那么,一個化學反應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學生討論、交流]
1.一個確定的化學反應在發(fā)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還是放出能量取決于反應物的總能量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
2.畫出反應物、生成物總能量的大小與反應中能量變化的關系示意圖。
[思考與分析]
甲烷燃燒要放出熱量,水電解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試從化學鍵和物質(zhì)所含能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說明反應過程中能量的轉變形式。
[提出問題]
前面我們通過對具體反應的分析,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探討了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了化學能和其他能量是可以相互轉變的,還知道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那么,怎樣把物質(zhì)變化和熱量變化統(tǒng)一地表達出來呢?你可以在和同學討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對其他同學提出的表達方式做出評價。

問題:
(1)寫出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怎樣的知識與技能。
(2)說明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李老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4)請列舉出常見的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答案: (1)①能從化學鍵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②通過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變,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